与他人交流时,我们往往只强调对某个想法最为了解的部分
与他人讨论一个正在形成的想法时,有一种反直觉的风险。最清晰、最熟悉的部分是你最容易传达的,也是你的对话伙伴最容易理解的。通常,这些概念已经有些主流,甚至是陈词滥调;别人可能已经对这个概念有很多现成的想法,并倾向于逐步解释它。
然而,如果你正在做一些原创的事情,最有趣的元素往往是,别人——包括你自己!——最不了解的部分。特别是在初期,你可能无法非常清楚地表达你所追求的新元素。它可能只是一个不寻常的副词选择,或一个看似无害的限定词。总之:由于别人的回答往往强调最主流的元素,而忽略了你最不了解的元素,交流往往会把你拉回主流。这是一种关于想法的「均值回归」。
当然,最优秀的同事和合作者会主动避免这个陷阱!我最喜欢的 Michael Nielsen 行为之一是,如果他听到我谈论一些看起来相当平庸的想法,他会故意挑动我努力突破常见解释的部分。
这个想法源于 2018 年初与 Bret Victor 的一次对话。当时他刚从一个重点研究实验室回来,那里他介绍并讨论了他的一些工作。我问他这些交流是否有用,他沮丧地回答说,他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,去一间小木屋里独处,以便开始重新聆听自己的想法。当时这个回答让我很困惑,但很快我在与可汗学院研究围绕的对话中体验到了这个挑战,并理解了他(我想!)的意思。